与设计师品牌合作打造“原创孵化计划”,提供3年工作室+50万元创业基金,目前已孵化出8个年销超千万的设计师品牌。为外贸品牌搭建“跨境服务中心”,联合海关、货代推出“9610跨境电商一站式通关”,某泳装品牌通过该通道,出口效率提升40%,年出口额增长至800万美元。园区环境是“城市绿洲”的典范,35%的土地被绿植覆盖,湖景公园占地2万㎡,湖中种植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,岸边设置亲水平台和观景亭。办公楼采用双层中空Low-E玻璃,夏季减少30%空调能耗,外立面的光伏板年发电量达12万度,满足公共区域用电需求,实现“绿色办公”与自然生态的共生。配套设施聚焦“专业深度”:打版中心配备12台德国格柏自动裁床,每天可处理5000件裁片;样衣车间有200名版师驻场,支持24小时加急打样;3000㎡多功能展厅配备360°全息投影,可模拟全球100个城市的橱窗场景,助力品牌定位市场。服务构建“7×24小时响应体系”:线上服务平台集成报修、预约、咨询等18项功能,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15分钟;线下设立“企业服务超市”,聚集12家专业机构,提供从专利申请到税务筹划的打包服务;每年组织60场行业活动。
航空商务广场在厦门服装聚集地中,以“文化赋能合作”独具特色。与非遗传承人合作设立“传统技艺工坊”,教品牌设计师运用闽南珠绣、漆线雕等技艺,某女装品牌推出的“海丝非遗系列”,每件售价提升至3000元仍供不应求。为文旅服装品牌打造“场景体验中心”,还原鼓浪屿老别墅、土楼等场景,帮助品牌设计文旅IP衍生品,年销售额增长至5000万元。园区环境浸润“闽南文化基因”,入口的闽南古厝门头搭配现代玻璃幕墙,中庭的“燕尾脊”凉亭下,展示着传统服饰纹样。景观墙用蚵壳与瓷砖拼贴出惠安女服饰图案,道路命名为“丝绸之路”“霓裳巷”,处处彰显地域文化与时尚的碰撞。春季举办“刺桐花时装周”,模特穿行在古厝与现代建筑间,成为厦门文化名片。配套设施融入“文化元素”:非遗面料库收藏300种传统面料,包括漳绒、夏布等;传统工艺教室配备刺绣架、染缸等设备,供品牌研发使用;文化展厅定期举办“闽南服饰变迁展”,吸引游客参观,为品牌带来流量。摄影棚设有“闽南场景”布景,方便品牌拍摄文化主题宣传照。服务助力“文化转化”:组织“设计师非遗研学之旅”,走访闽南古镇,与老手艺人结对子;邀请文化学者举办“传统元素现代设计”讲座,每年超200名设计师参与。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,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的来源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。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友情提醒: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资质及产品质量,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,请谨慎对待,谨防上当受骗。